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需盡早就醫的心臟症狀

疫病的流行可能會改變大家的就醫模式。雖然待在家裡比較安全,不過真的很不舒服還是要盡早就醫才不會錯失治療的時機。

這位阿伯胸悶了一個禮拜,原本已經預約六月底回醫院看泌尿科時順便看心臟科,還好他的孫子很機靈,催促他「不舒服趕快先去看醫生」,才赫然發現他的左主冠狀動脈可能有嚴重的狹窄,於是立刻將他轉去醫院做心導管。這樣的病灶萬一發生心肌梗塞,對心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能會在家裡猝死,真的很感謝他的孫子。

如果症狀很強烈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去檢查,反而是勉強還能夠忍受的情形最要小心。我很擔心可能有些病患會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敢出門結果延誤了病情,因此在這裡我提供一些「建議要盡早看心臟科的情況」讓大家做參考。

心臟的疾病主要是以「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的方式來表現,以下分別來討論:


1. 胸悶

心肌缺血或梗塞主要是以「大範圍胸悶」、像大石頭壓住的感覺來表現,而且通常會很難受,尤其在「運動時會更不舒服」就更有可能是狹心症,因為此時心臟會消耗更多的氧氣,如此則要盡早就醫。而這樣的胸悶感和胃食道逆流的不適很難區分,如果吃了胃藥一週仍不見起色建議還是要檢查一下心臟比較好。雖然心電圖和超音波沒有辦法看到冠狀動脈,但嚴重的心肌缺血(如本案例)或心肌梗塞是一定看得出來的,所以也可以說如果兩者都正常至少沒有立即性的危險,可以等疫情過去之後再去醫院做運動心電圖或自費電腦斷層確認。


相反的,「刺痛、抽痛、單點痛、壓了會痛、一動就痛」比較像是肌肉或神經的問題,可先自行檢查皮膚有無帶狀皰疹,如果有則看皮膚科,如果沒有且症狀不是太嚴重可以等疫情過後再檢查。而單純只是背痛、肩膀痛或左手麻卻不會胸悶其實比較不像是心臟的問題,可以不用急著看心臟科。

關於其他疾病造成的胸痛表現請參照以下文章:http://www.tndr.com.tw/health_land/item/18/


2. 心悸

「心悸」(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或「漏拍」一般來說比較不急,除非同時會「喘、嗜睡、頭暈甚至暈倒」或「脈搏數低於50」才需要盡早就醫,否則可以等到疫情過後再檢查。如有上述伴隨症狀必須檢查有無心房顫動、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或非持續性心室頻脈這些比較危險的情況。如果頻繁發生可能靜態心電圖或24小時心電圖就能抓得到;如果久久一次除非剛好在發作時做到心電圖,否則要到醫院做14天的攜帶式心電圖或植入式迴圈記錄器才有辦法(均需自費)。進一步要查原因,除了要檢查心臟本身有沒有問題,也要檢查有沒有其他問題在影響心律,如貧血、甲狀腺、血鉀或腸胃的問題。


3.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則要比較小心,如果有接觸過新冠肺炎的確診者或近期去過流行的地區,應該先做好居家隔離,必要時連絡1922或119去做採檢。而和心臟相關的症狀主要是「活動時會喘、躺下來會喘、合併下肢水腫」,這種情況一定要檢查,必須排除心衰竭、瓣膜疾病和心包膜腔積水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用超音波一看就知道了。另外要抽血檢查有無貧血、甲狀腺或腎功能的問題。當然肺部也要檢查,不過如果症狀不是太嚴重可以等疫情過後再去醫院看胸腔科。



總結來說,有些症狀暗示著可能有嚴重的心臟疾病,如此則要盡早就醫檢查;其他的情況相對沒那麼緊迫,如果不是太不舒服可以等疫情比較緩和之後再去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