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離開台大時,心情是忐忑的。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如今終於慢慢步上了軌道。即使如此,每天仍如履薄冰,一刻不敢懈怠。
我不斷在揣摩診所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希望將心臟科在基層的力量發揮到極限。我一直認為,診所和醫院應該是平行單位,沒有高下之分,均一同為了病患的健康而努力。診所的優勢在於可近性,病患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專科醫師的診治,如此病患不必逕自前往急診;就醫的門檻較低,病患有不舒服不必再三考慮,有時也能及時阻止悲劇的發生。需要接受高階檢查與治療時自然必須轉去醫院,穩定後再回診所追蹤。診所和醫院各司其職,互相配合,這就是分級醫療的概念。
另一方面,研究是我的興趣,同時也希望藉此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台大醫院賴凌平教授和莊志明醫師建立台灣遺傳性猝死疾病的資料庫,檢體來自台灣各大醫院,目的是希望防止家族成員中的潛在病患發生猝死,其中基因分析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環。看診之餘,或晚上等孩子熟睡了,我會抽空分析基因資料,以期能盡快將報告發給轉介醫師,進而幫助家族成員進行篩檢。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也向許多前輩學習,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
感謝師長們的指導,也感謝所有願意信任我的病患,讓我不斷的成長,並將理論化為實際。
感謝我的太太、藥師和護理師們,幫我評估一堆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否可行,也將許多細節處理得井然有序。
最後,也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他們打下的基礎(和幫忙帶小孩)我不會有今日小小的成就。
璟毓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