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二十歲女性,新診斷糖尿病,糖化血色素 (HbA1c) 13.2%,建議使用胰島素。
媽媽:「她還這麼年輕,胰島素打下去不是要打一輩子嗎?」
情境二:六十歲男性,最近感到頭暈,診間血壓180/110mmHg。
病患:「二十年前就有醫生建議我吃藥,但我擔心藥一吃下去就停不了,所以選擇食療。」
這是我在門診最常被問的問題。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三分之一。
我們會因為運動對身體好,而擔心一旦運動下去就要運動一輩子嗎?我們為了健康而運動,正如我們不希望疾病繼續危害身體而接受治療;但我們有絕對的決定權,不吃藥、不運動身體就恢復原狀,如此而已。執著於停藥讓身體重新暴露在威脅中的危害,不如回首用藥期間對身體的保護。
這句話對的地方是,接受治療要有為了健康而改變生活型態的決心;就像懷孕生子一樣,與其說生下來就要養,不如說決定養再懷孕。慢性病之所以是慢性病,正因為這樣的體質往往只能控制,無法根治;長期用藥是因為身體需要,而不是吃藥讓我們不得不一直吃下去。維護健康和生兒育女一樣,都是責任。
不過別忘了,非藥物治療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包括生活作息和飲食型態等,某些情況甚至跟藥物治療有同等效力。也就是說,做好生活型態的調整,不敢說以後可以不用吃藥,但一定能控制得更好,或許還有機會可以將藥物減量。
有些人擔心長期吃藥的「後遺症」。事實上,正因為清楚醫師了解藥物的特性,故能使其運作而不致傷身。醫師在開藥前會先確認病患的肝腎功能和有無其他相關疾病,以選擇最適當的藥物。少數對藥物敏感的病患在一週內就會出現副作用,但幾乎都是頭痛、肌肉痠痛等無害症狀,停藥就會好。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絕大多數的病患終其一生不會出現副作用;而只要定期追蹤,在副作用出現時及時停藥都能恢復正常。因此,不能為了這微小的風險而承受疾病不受控制的必然傷害。
「可以先不吃藥嗎?」當然可以!只不過在體重、飲食習慣等都到位前,恐怕身體各器官要忍受好幾個月的摧殘了,不如先用藥達標後再一步步減量,比較實際一點。
延伸閱讀:企業健康顧問許君豪醫師--「高血壓藥」必須吃一輩子?
延伸閱讀:企業健康顧問許君豪醫師--「高血壓藥」必須吃一輩子?